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21本科毕业生


就业质量报告


202112





为更好的总结学院就业工作,推动就业育人工作,根据学校安排,撰写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1年就业质量报告

1 基本情况

1.1 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21年共有本科毕业生432人,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143人,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162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127其中男生288人,女生144人,男女性别比例为2:1,详见表1。

1 毕业生总体规模与性别分布

 

总人数

男生

女生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电子信息工程

143

33%

104

73%

39

27%

通信工程

162

38%

90

56%

72

44%

电子科学与技术

127

29%

94

74%

33

26%

总计

432

100%

288

67%

144

33%

2021年本科毕业生中,共有少数民族学生2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3%。毕业生生源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详见表2。

2 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省份

人数

比例

河北

332

76.85%

天津

22

5.09%

山西

9

2.08%

吉林

7

1.62%

河南

6

1.39%

新疆

5

1.16%

江西

5

1.16%

贵州

4

0.93%

福建

4

0.93%

湖北

3

0.69%

广西

3

0.69%

辽宁

3

0.69%

陕西

3

0.69%

安徽

3

0.69%

重庆

3

0.69%

宁夏

3

0.69%

甘肃

2

0.46%

云南

2

0.46%

湖南

2

0.46%

浙江

2

0.46%

广东

2

0.46%

黑龙江

2

0.46%

四川

2

0.46%

北京

1

0.23%

江苏

1

0.23%

山东

1

0.23%

总计

432

100.00%

1.2 毕业去向落实率与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截至2021年1226日,我院毕业生中落实就业去向382人,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8.43%(详见表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落实就业去向133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01%,其中国内升学49人(34.27%),出国(境)留学1人(0.7%),签协议(合同)66人(46.15%),灵活就业(自由职业)17人(11.89%),

通信工程专业落实就业去向142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7.56%,其中国内升学58人(35.8%),出国(境)留学1人(0.62%),签协议(合同)58人(35.8%),灵活就业(自由职业)25人(15.43%)。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落实就业去向107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4.25%,其中国内升学56人(44.09%),签协议(合同)28人(22.05%),灵活就业(自由职业)23人(18.11%)

3 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与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专业

人数

就业去向落实

人数

国内

升学

出国(境)

留学

签协议

(合同)

灵活

就业(自由职业)

专业

业去向落实率

学院

业去向落实

电子信息工程

143

133

49

1

66

17

93.01%

88.43%

通信工程

162

142

58

1

58

25

87.56%

电子科学与技术

127

107

56

0

28

23

84.25%

总计

432

382

163

2

152

65

2 相关分析

2.1 继续深造情况

我院2021年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高校研究生人数为163人,国外高校研究生2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38.2%。考取国内高校的研究生人数中,考取京津冀地区高校研究生人数为111人(68.1%),考取其他地区高校研究生人数为52人(31.9%);考取本校研究生人数为38人(23.3%),考取外校研究生人数为125人(76.7%),国内院校流向见表4

4 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院校流向

序号

升学院校

人数

比例

1

河北工业大学

38

23.31%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1

12.88%

3

天津大学

20

12.27%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13

7.98%

5

北京理工大学

9

5.52%

6

北京邮电大学

8

4.91%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3.07%

8

燕山大学

4

2.45%

9

北京交通大学

3

1.84%

10

南开大学

3

1.84%

11

电子科技大学

3

1.84%

12

大连理工大学

2

1.23%

13

北京工业大学

2

1.23%

14

北京大学

2

1.23%

15

上海科技大学

2

1.23%

16

东南大学

2

1.23%

17

华南师范大学

2

1.23%

18

西北大学

1

0.61%

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1

0.61%

2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

0.61%

21

湖南大学

1

0.61%

22

福建工程学院

1

0.61%

23

北京科技大学

1

0.61%

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1

0.61%

25

吉林大学

1

0.61%

26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

1

0.61%

27

江苏大学

1

0.61%

28

武汉大学

1

0.61%

29

兰州大学

1

0.61%

30

西安交通大学

1

0.61%

31

南京理工大学

1

0.61%

32

西南交通大学

1

0.61%

33

南京邮电大学

1

0.61%

34

中国传媒大学

1

0.61%

35

东北大学

1

0.61%

36

中国海洋大学

1

0.61%

37

山东大学

1

0.61%

3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

0.61%

39

东北电力大学

1

0.61%

40

安徽大学

1

0.61%

41

北京体育大学

1

0.61%

总计

163

100.00%

2.2 签约情况

2021年,我院432名本科毕业生中,签约人数为152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35.18%。其中签就业协议人数为69人,占签约人数的15.97%;签劳动合同人数为83人,占签约人数的19.21%。

2.2.1 签约单位地域流向

我院毕业生签约地域以天津和河北为主。2021年,我院毕业生签约天津单位57人,占比37.5%。河北单位38人,占比25%,北京单位32人,占比21%。其他省份25,占比16.4%

2.2.2 签约单位行业流向

我院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分布广泛,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是最主要的行业流向。2021年我校毕业生签约建筑业、制造业单位比例分别为40%、32%,详见图1



1 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分布

2.2.3 签约单位性质流向

我院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多元,其中以国有企业等企业单位为主,2021年毕业生签约国有企业人数占比36%,民营企业占比36%,详见图2



2 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布

2.3 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截至2021年1215日,我院毕业生中未落实去向50人。从具体意向来看,本科生拟继续深造的人数最多,32人,占比64%。9人有就业意愿,正在准备国考、事业单位考试、军队文职9人已有明确签约单位意向。

3 质量评价

为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有效掌握毕业生求职全过程,我院在2021年11月-12月进行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及职业发展状况调查,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展开全面分析。

3.1 专业相关度分析

在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对口程度上,有超过48%的人专业均比较对口,有12%的同学从事了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详见图3



3 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析

3.3 就业满意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较高,特别是对工作的安全性,福利、保险情况,社会认可度满意较高,详见表5

5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工作要素

满意度综合得分

当前收入水平

76.8

发展机会

68.8

工作氛围

78.2

工作的安全性

85.5

培训机会

73.2

行业前景

72.2

作息时间和休假制度

73.6

工作压力

71.4

岗位工作环境

72.8

福利、保险情况

83.1

社会认可度

88.6

工作地点满意度

72.5

工作总体满意度

86.3

单位管理机制

81.1

3.4 用人单位评价

根据对用人单位的网络调查数据,用人单位普遍对我校毕业生给予了较高评价,整体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达96.6%

3.4.1能力素养综合评价

根据调查反馈,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普遍给予了较高评价,13项指标均在4.2分以上(满分5分)。从具体数据来看,用人单位更看重我院学生的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以及执行力。相比之下,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4 工作举措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并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采取以下举措提升就业水平:

4.1摸底数据,未就业学生一人一策

目前大学生中存在慢就业的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确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少数学生盲目跟随考研,没有合理发挥自身优势。因此,学院在就业季初期,就摸底了每个学生的就业意愿,并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

4.2开展电子信息类专场招聘

充分把握电子信息类的就业发展机遇,利用学院掌握的用人单位资源,积极开展电子信息类专场招聘专场既可以凝聚相关企业,又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找到心仪的工作。

4.3发挥企业优势,开展就业育人

企业最能把握社会需求,校企合作能够更好的帮助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业季初期,学院邀请了相关企业的Hr为毕业生开展就业培训,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学院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参观走访,了解企业需求和文化,进一步增进学生和企业之间的了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