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培养方案】通信与信息系统


发布日期:2012-05-07
 

 

河北工业大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素养。

(二)掌握通信与系统学科的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现代实验方法及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向,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二年半,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一年,毕业论文(即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为一年半。校学习年限(含休学、延期)最长为四年。

对于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工作的硕士研究生,确属成绩优异者(有已发表的核心期刊或EI检索的学术论文),可以提出提前毕业申请。经研究生学院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最多提前半年毕业。

硕士生如需延期毕业,必须在第五学期的十月份之前提出申请,并经研究生学院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培养方式

(一)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用导师与硕士生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硕士生的导师。

(二)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工作并重,使硕士生既能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能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三)注重因材施教,培养硕士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硕士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在确保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经研究生学院批准,可与有关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生。

四、  主要研究方向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信息传输、交换以及信息网络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信息与通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科以信息工程学院的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与测控技术研究所、电子与通信工程实验中心为依托,以现代通信理论为基础,在通信与测控技术、通信与信息处理、光纤通信、数字图象与语音信号处理、无线通信与传感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检测技术、无线通信中信号处理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目前本专业包括以下六个研究方向。

1、通信与测控技术

该方向以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研究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检测理论和计算机测控技术。

在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上,主要研究多相最佳信号设计、伪随机序列编码、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理论;调制解调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多载波传输技术、多址和扩频通信技术;在电子测控技术方向上,主要研究工程遥测遥控系统的通信的可靠性、通信方式和通信控制协议、位同步和字同步等技术,以及面向语音和图像处理、网络与通信系统、IPv6互联网等领域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生产过程监控系统上,主要研究多通道、高速率、大容量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和实时控制技术。结合生产实际问题研究生产调度网络系统、智能传感器技术、系统优化和可靠性传输,特别是在特殊环境、特殊状态下的数据采集、处理、传送及生产过程控制等;在EDASOC技术上,主要研究实现通信协议和控制功能的微处理器、实现信号发送和接收功能的信号处理器及专用集成电路,存储器、总线、接口电路、输入/出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与研究。

2、通信与信息处理理论及应用

该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近代信息理论中的熵理论、最佳信号设计理论、纠错编码和密码理论、网络安全、信源压缩编码理论、现代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等。

重点是解决Shannon信息论中熵的深刻的物理意义及其在实际复杂工程背景下信源熵的定义、计算以及在率失真理论方面的应用等问题;研究各种不同工程意义下的最佳信号的判定准则、性质、构造方法以及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研究各种有效的纠错码的编码、译码方法,研究新的高效加密、解密算法,特别是利用诸如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分形等数理分析方法来进行编解码的研究。根据网络安全和近代密码学理论,对网络安全协议、认证、加密、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等方向进行研究。在现代信号处理理论与应用研究中,重点是自适应信号处理的理论和应用。这些理论和技术在现代通信、广播电视、导航、雷达、声纳、电子对抗、数据处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不断提出大量新的问题,在与其它学科相互交叉中不断生成新的知识生长点。

3、光纤通信与光电信息处理

光纤通信与光电信息处理技术近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提供了保证。目前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向着高速率、大容量、全光处理以及智能光网络等方向发展。

该研究方向涉及光纤通信系统与光电信息处理中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光纤通信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光纤光波导中的模式、色散、损耗、偏振、非线性等传输特性与补偿技术的研究;光波导模式耦合理论与光纤光波导器件;光同步传输网技术、光放大与光纤色散补偿技术、光波导的非线性效应及其应用;光波分复用和频分复用技术,光纤接入网技术及全光通信系统与技术;光纤通信中的光电子器件、光无源器件以及光电混合集成电路的设计等;光电信息处理主要研究光信息的传输、处理与光纤传感技术。主要包括新型光纤、光波导及光纤光栅的设计、特性分析与应用;光学子波变换、光信号的识别及光互连技术;光纤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光信号处理与补偿技术,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结构与器件研究等。

4、数字图象与语音信号处理

语音、图像处理与视频处理是目前信息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与应用领域。该研究方向主要利用统计信号处理理论、计算机算法、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方法等研究数字语音的压缩、图像与视频压缩等高效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语音信号的特征选择、话者识别与确认;语音(音频)、图像与视频信号的多媒体数据融合;图像数据的高维特征描述与特征表达;基于内容的音频、图像与视频数据检索算法、监控系统的运动目标检测。在研究算法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方向还致力于语音、图像与视频的实时算法研究,并研究DSP系统环境下的算法实时实现。

由于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该研究方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它基础上发展的多媒体信息检索、视频挖掘、语音信号处理与图像通信、数字图书馆、数字地图可直接应用于地方经济的科学规划,以及其他各类信息系统的实用领域。

5、智能信息处理与检测技术

该方向主要研究采用神经网络、模糊理论、进化计算等智能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与应用以及基于DSP、大容量高速存储器和高速数据采集的智能检测技术。

神经网络及其应用方面,研究带有非线性连接权的前向神经网络和基于基函数的神经网络的理论方法及算法及其在测井等领域中的应用;在模糊集与粗糙集方面,研究基于模糊集和模糊集等粒计算的连续属性离散化算法,以及基于信息粒度和粗糙集属性重要度的属性约简理论及其快速算法;在进化计算及其应用方面,研究具有全局最优特性的遗传算法和再现群智能的粒子群进化算法;在智能技术集成与数据挖掘方面,研究基于神经计算的各种计算智能技术的集成,进化神经计算方法的简化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面主要研究证据组合理论与应用,包括证据折扣、不可靠证据(信息)的融合、关于证据模型和证据组合规则的理论研究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算法及其在卫星导航等领域的应用等;在智能检测技术方面,主要研究基于DSP、大容量高速存储器和高速数据采集的智能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6、无线通信及其信号处理技术

通信网络优化、信道均衡及估计,宽带无线通信等是无线通信中几个研究热点。该方向主要研究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信道及其电波传播理论与技术,无线通信干扰及其兼容性技术,无线电频谱资源理论与工程技术,无线通信网络及系统规划与优化技术,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预测和质量分析的理论与技术,以及卫星移动系统的通信、导航定位技术;研究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微波通信等无线系统中的智能天线理论与智能化发射、接收以及动态信道分配等技术。

自适应盲信号处理是无线通信及其信号处理领域中发展较快地一个研究领域,研究内容集中在盲信号处理基本方法和理论研究上,提出有关自适应盲信号处理的新思路、新想法。主要包括盲信号处理、盲反卷积、独立分量分析,通信信道均衡、估计及跟踪,通信网络优化技术,数字滤波器设计等。

课程设置与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要求总学分不少于29学分。

1.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

1)公共课9学分,其中自然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第一外国语6学分(基础外语5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2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一般每门课2学分

3专业课不少于6学分,一般每门课2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

1)限定选修课2学分,根据学校开设的公共课选定。

2)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一般每门课1.5学分。

3)必修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报告训练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学术报告训练:为培养硕士生探索新知识,表达学术思想的能力,活跃学术气氛,规定每位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应主讲两次学术报告,一般在开题报告前、后3个月内各一次。学术报告内容为读书报告、文献综述、调研报告、阶段性成果报告(不含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等。每次报告至少要有三名硕士生导师参加,对报告内容、质量写出评语,按“通过”或“不通过”给出成绩。不通过者要在半个月内重新做学术报告。

学术活动:导师和学科应积极组织硕士生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使硕士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术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硕士生在学期间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应不少于5次,经导师、学科确认后,报所在学院和研究生学院记载学分。要求每次学术活动提供相应登记表。

3.跨专业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跨学科门类和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按导师要求补修一至两门本科生主干课程。跨专业补修课程:通信原理、信号与线性系统、高频电子线路、EDA技术(任选一至两门)

4.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

备注

07S00A0001

自然辩证法

54

2.0

考试

秋季

理工类必修

07S00A000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0

考试

春季

必修

07S00A0004

第一外国语(英语)

180

5.0

考试

秋、春季

必修

07S00A0005

专业外语(英语)

20

1.0

考试

秋季

第三学期

基础

理论课

07S00A0006

数值分析

60

3.0

考试

秋季

必修

07S00A0008

矩阵论

40

2.0

考试

秋季

必修

07S19A030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40

2.0

考试

秋季

任选

三门

必修

07S19A0302

通信系统仿真原理

40

2.0

考试

春季

07S19A0303

光波导理论

40

2.0

考试

07S19A0304

信息与编码理论

40

2.0

考试

秋季

必修

环节

07S00D0001

学术报告训练

两次

1.0

考查

必修

07S00D0002

学术活动

五次

1.0

考查

必修

限选课

07S00D0003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

60

2.0

考试

秋季

必修

07S00C0001

英语口语强化训练

30

1.0

考查

秋、春季

任选

07S00C0002

日语(第二外国语)

120

3.0

考试

秋季

任选

07S00C0003

体育

40

1.0

考查

秋或春季

任选

07S19C0301

智能信息处理

30

1.5

考查

秋季

至少

任选

6学分

07S19C0302

光通信系统与网络

30

1.5

考查

秋季

07S19C0303

扩频通信系统

30

1.5

考查

春季

07S19C0304

DSP及应用技术

30

1.5

考查

春季

07S19C0305

ASIC设计技术及应用

30

1.5

考查

07S19C0306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30

1.5

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