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6年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16-06-15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6人;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校级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具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覆盖面广,学科门类齐全。现设有3个系、2个研究所、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和1个电子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为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和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授权点,另设有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领域2个工程硕士授权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为河北省重点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仪器设备与实验手段先进,秉承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取得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学院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单位。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与修养、社会责任感强;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自然科学及专业基础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强;积极追踪发展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电路与系统、电子测控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研究和开发的电子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预期学生在毕业后五年左右能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1)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个人修养以及国际视野,遵纪守法,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够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2)学生毕业五年后在微电子、电路与系统、电子测控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能在本专业及与相关交叉学科从事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3)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及相关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独立发现、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4)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者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加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电子线路、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信号和线性系统、半导体物理、晶体管原理、EDA技术、集成电路制造基础、集成电路原理及设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光纤通信、测控技术综合设计实验、电子设计与仿真、电子器件测量与综合实验等。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微电子、电路与系统、电子测控等领域的设计、开发应用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班)
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采用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机制,实行“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以“面向工程、服务企业”为宗旨,培养道德高尚、工程素质深厚、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在微电子、光电子和信息处理等技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光电子、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电路与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及光电子器件开发、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各类技术的基本训练。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电路系统的设计、开发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制造、应用、管理和维护、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核心课程有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脉冲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等工作。
通信工程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管工作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线性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等。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通信及电子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等工作。
 
  COPYRIGHT©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津ICP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