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班2014级培养计划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二、学制:四年
三、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 四、学位:工学学士
五、培养要求 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工程素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共建,联合实施企业实习、进入企业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道德高尚、工程素质深厚、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具备在微电子、光电子和电子技术应用等技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工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六、培养标准 本培养标准是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的行业标准,结合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技术飞速发展的需求,体现河北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特色,制定的培养电子信息类高层次、高素质、宽口径、设计型、研究型工程师的培养方案。相对于行业标准,加强了电子系统的设计及其工程应用技术、工程师素质、工程伦理等方面的要求。
本培养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1.1 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可以细分为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1.1.1 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包含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两大部分。
(1)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具有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包括微积分理论、线性微分方程理论等方面的高等数学知识,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数理方程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使用数学工具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掌握力学、电学等方面的大学物理课程方面的知识,具备建立并求解物理模型的能力。
(2)专业基础知识
掌握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半导体原理、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等方面内容的宽广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在该领域内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的基本技能。
1.1.2专业知识
(1) 学科专业知识
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2) 应用系统知识
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应用系统的基础知识,例如微电子系统系统,光电子系统,电路与信息处理系统等,能够在相关领域开展开发和设计工作;
(3) 计算机技能
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技术,包括软件编程技术,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
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等,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电子信息领域的实际问题;
(4) 跨学科知识
除了掌握上述学科的知识以外,要求学生还掌握一定的其他学科知识,例如自动控制、
机械工程、仪器仪表、生物医学等,具备综合工程知识,扩大视野。
1.1.3人文科学
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知识,满足工程
应用中的管理和交流的需要。
1.2 实践应用能力
1.2.1基本技能
具备使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各类实验仪器及工具的基本能力,可以独立完成相关的基础实验;具有将多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能够完成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的设计;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能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规范而正确的文字描述,完成科学实验报告;
1.2.2行业认知
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基本情况,包括系统原理,设计要求,开发流程等基本知识。
1.2.3行业标准法规掌握
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管理政策、法律和法规。
1.2.4工程设计能力
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工程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给出相应的工程解决方案;能够完成(组织或者参加)相应的实施方案;能够完成(领导或者参与)相应方案的实施;能够按照技术要求给出规范的设计报告。
1.2.5跟踪科技发展的能力
能够跟踪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工程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及行业发展信息的能力。
1.3 个人素养
1.3.1职业道德和工程素质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善于将理论分析、逻辑思维应用于工程实际,通过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等发现并解决工程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善于总结改进,对目标追求不舍,富有冒险精神。具备职业责任感,在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相关的行业规范管理的约束下开展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
1.3.2决策能力
具有扎实的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理论基础,能够使用相关专业知识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评估各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包括使用建模、求解、仿真、实验、综合分析等)。
1.3.3团队合作能力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较强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具备团队领
导或者骨干的能力。
(1) 作为团队领导能力
根据组织原则,确定团队结构与定位,明确团队目标与计划;明确团队成员的分工,善于保持团队内部的沟通与协调;掌握行业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知识,能够用规范的质量管理保证设计和开发的目标的完成;确定团队的合作与激励机制,实现团队合作中资源共享;在团队运行过程中能分析团队运行情况;适时调整和改进团队运行情况或目标。
(2) 作为团队骨干能力
根据组织原则,确定个人在团队中的定位;明确个人在团队中的权限与责任;善于保持与团队内部其他成员的沟通与协调;提供未实现目标所必需的技术资料、技术知识、工艺方法等方面的交流,精诚合作,共同完成团队目标。
1.3.4交流能力
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够以书面和口头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
(1) 书面交流能力
能够进行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行业的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申请书、投标书,技术文档等。能够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加以分析,能够将资料加工成图表和多媒体形式,方便展示,说明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各类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2) 语言交流能力
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能够以PPT 等方式,通过口头报告对相关行业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明确而又简要的介绍,对相关的技术问题与客户和同行进行沟通。
(3) 外语交流能力
能够熟练阅读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国外英文文献;能够撰写相关的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技术文档;能够和国外技术人员进行文字或者语言方面的交流。
| ||||||||
|